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要坚持全方位谋划、立体化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工作,力争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要用好三类骨干、抓牢三根主线、调动三层群体、把握三个方向,将理论宣讲、课堂教学、交流引导、研究阐释各方面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引导师生深入理解核心要义,准确把握脉络体系,进而做到勤学善悟、悟得真知、知行合一。
一、旗帜鲜明的正面宣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新论断、新思想、新目标、新方略、新要求,对于凝聚师生奋进力量、激发报国情怀,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行动号召力。尽快引导全体师生学懂弄通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师生成长进行系统导读与深入阐释,不仅是“更接地气”深入师生开展理论武装的需要,也是“趁热打铁”为师生“解渴”“解惑”的需要。
在开展宣讲中,要充分调动各级书记、宣讲专家、优秀学生这三类宣讲骨干的积极性,在宣讲的高度、深度、广度方面实现融合。一要通过党委宣讲团凸显高度。组织校、院两级党委书记开展宣讲,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办学治校成果以及国家社会所期、师生家长所盼,系统性地开展领学、导读,讲好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与学校的顶层设计,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学校的落实部署,为大会精神在学校的生根结果营造浓厚氛围。二要通过政策理论宣讲团凸显深度。选拔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长,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式解读,如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管理学角度解读增进民生福祉,从民族学角度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立足学术前沿、理论深意,开展更深入的学理分析和更多维度的内涵阐释。三要通过大学生宣讲团凸显广度。选拔优秀学生骨干,在深入培训、严格把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群体关注、热议的典型案例,立足朋辈的身份、视角,讲理论、讲案例、讲变化、讲榜样、讲感受、讲情怀,让学生骨干在宣讲中进一步深化理解、坚定信念,让学生受众在以小见大中汇聚共识、引起共情、形成共鸣。
二、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不仅是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接受各类技能训练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报国理想、涵养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沁人心脾、润物无声的过程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导学生将自身成长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在开展教育引导中,要发挥专业课与思政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抓牢三根主线,实现点、线、面相结合,争取有效联动、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一是依托课程思政建设“穿点”。各门课程教师应自觉落实“三全育人”,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丰富内涵与各门课程育人元素的结合点,寻找不同学科协同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形成育人点阵。二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连线”。既要认真讲好原有四门课主要课程,从理想信念、党的历史、基本原理、理论创新等维度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脉络、道理原理、深厚基础、理论创新、时代成就方面讲深讲透,将其在各领域、各角度的丰富内涵“穿点成线”,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把握内涵实质。三是借助专题辅导报告“成面”。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展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深化对课上所学内容的理解,牢牢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直面问题的沟通交流
处于人生成长“拔节孕穗期”的高校学生,一方面满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关心时事政治,热情关注未来发展;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多元的思潮,容易产生困惑,甚至受到诱导蛊惑。这就需要我们既去讲好“大道理”,回答好他们关心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又去关注“小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困惑。
全体教师,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要善于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发挥这三层群体的积极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有为善为,直面青年问题困惑,积极沟通交流引导。一是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把方向。将深入师生群体作为坚持群众路线、落实一线规则的有力抓手,及时了解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关注焦点、潜在问题。在走访调研、讲授课程、主讲报告时,抓牢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围绕师生集中关注的问题,多引导、多分析、多解答,实现有效互动、权威回应。二是思政教师要有效回应答困惑。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侵袭,学生的理想信念容易动摇,容易产生质疑、出现困惑、陷入迷茫。思政课教师要针对学生主动提出的、客观反映的这些问题主动出击,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讲好中国青年砥砺奋斗的青春底色,不断坚定信念、明确目标、鼓舞斗志,增强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三是学工队伍要引导帮扶解烦恼。坚持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齐抓并举,在开展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强化价值引导、厚植爱国情怀、传承奋斗基因,引导学生感悟“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人生哲理。在帮扶学生解决具体困难、问题时,要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感生逢其时、舞台广阔、前景光明。
四、深学细悟的学理阐释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缸水,而且这缸水不能是死水,必须有活水作为源头,才能保持常新、常清。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己魂,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认真学、用心悟、苦心研,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将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有机统一,在方向上实现同心、同向、同行。一是深入学习做到同心。真学才能真懂,真信才能真用,要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紧跟方向做到同向。全体教师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道理原理、所感所悟,转化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实际成效,将科学研究方向、学科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方向同党的二十大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的行动指南积极靠拢、保持同向。三是凝练成果做到同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们要自觉承担起回答时代之题、彰显中国之智的使命,在学理上、道理上、哲理上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阐释,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用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回应时代所需,展现学术担当。
(作者:孙正林,系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秦皇岛分校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3/0506/672593.shtml
上一条:【秦皇岛日报】写好课程思政“大文章”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多主体视角建构沉浸式思政课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