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悉尼智能科技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切实将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办学育才的核心指引,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整合海内外及校内外优质资源,精心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品牌活动,探索出一条中外合作办学场景下的育人新路径。学院积极构建“学—思—行”一体化思政育人新样态,以沉浸式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以精准化培养路径提升学习成效,以创新性实践载体激活育人动能。学院以育人兴邦为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导向,扎实推进品牌建设、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在思政育人、学术培养、体育美育、劳动实践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立德・铸心:筑牢思想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理论浸润+朋辈引领+实践淬炼”三位一体的思政模式,打造多元育人平台。组建“青马先锋”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选拔政治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的学生党员骨干,系统研学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班级”“红色故事微党课”等沉浸式宣讲活动30余场,用青年之声传递党的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当地中小学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开展“小小科学家”“红色文化研学”等活动20余场,引导学生在“大手拉小手”的双向互动中互学互鉴、彼此赋能,让大学生在策划组织活动中锤炼责任担当、厚植教育情怀,让中小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科学探索兴趣、筑牢红色理想根基,使不同学段学生在跨龄共学、教学相长中实现“大生引领小生、小生反促大生”的互育效应,真正将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转化为全学段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实施“头雁领航”学生干部培养计划,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三维培训体系,围绕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应急处理等能力模块,开展“力学笃行”干部训练营。培育出一批在学业帮扶、活动组织、舆情引导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学生骨干,带动形成“一人带一片、一片带全院”的良性辐射效应,引导广大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思想引领层面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助力学生在未来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启智・润心:融通中外资源,赋能学术成长
学院聚焦“学术育人”核心任务,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共成长”的国际化培养生态。学院通过整合悉尼科技大学等海外名校师资、校内导师团队、行业专家等三类资源,打造“东悉讲坛”“UTS校长面对面”“书记院长咖啡时间”“我与大咖面对面”等品牌活动,年均举办超30场学术沙龙与专业分享,推动中外学术资源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在多元思想碰撞中实现学术能力进阶。创新“向阳1+1”学业帮扶机制,通过“优秀学子结对指导+定制化学习计划+阶段性成效评估”,实现80%受助学生GPA提升30%以上,助力学生智识拓展。搭建“U-Share思想工坊”“榜Young课堂”等互动平台,推动师生、生生跨文化学术交流常态化,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国际视野”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未来投身国家建设积蓄知识力量。学院在不断做强优势学科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术成长环境,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学术实力的提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三、健体・强心:弘扬体育精神,磨砺坚韧品格
学院深度挖掘中外合作办学的独特优势,精心构建“竞赛引领+日常锻炼+意志磨砺”体育育人矩阵,致力于培育体魄强健、视野开阔、心怀家国,能够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杰出人才。在竞技体育领域,学院积极布局,组建了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在内的6支联赛队伍,中外师生相互切磋有效提升了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频繁的跨文化体育交流让拼搏、团结、坚持的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学院创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悉杯”系列运动赛事品牌,有力推动了中外教育在体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让体育成为联接中外文化的重要纽带。学院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巧妙地将其融入体育实践中。借助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的多元资源,精心设计“军事技能训练+红色文化体验+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新生入学时,通过严格军训,让学生迅速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纪律习惯。此外,学院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等户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红色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坚守民族文化根基的优秀青年。学院始终践行“以体强志、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全方位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助力学生以强健体魄追逐远大理想,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体育教育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坚韧品格的人才支撑。
四、尚美・悦心:涵育审美素养,滋养人文情怀
学院依托中外文化交融的独特基因,匠心构建“艺术体验浸润、文化传承赋能、情感共鸣升华”三位一体的美育生态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脉,巧妙融合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打造立体化、场景化的美育实践矩阵,举办“东悉诗篇”文化游园会、“SSTC草坪音乐节”,让学生在触摸历史纹理与感受国际艺术思潮中激活文化感知力。全年策划美学摄影大赛、“寝室艺境”文化月等20余场品牌活动,年均吸引超2000人次参与,形成“生活即美育、处处皆课堂”的浸润式育人生态。学院始终以文化交融为桥梁,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育“以美启真”的艺术洞察力、“以美储善”的人文关怀力,不仅让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青年心中生根,更通过跨文化艺术对话,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审美品格。在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方面,发挥美育独特作用,让学生在审美中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成长为有血有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富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五、劳身・悟心:践行劳动教育,培育责任担当
学院立足“实践养成+社会服务+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匠心构建“校内实践筑基—校地联动赋能—品牌辐射增效”的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甘于奉献的时代新人。以校内实践为基点,成立“向阳志愿服务队”,构建常态化劳动实践机制,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培养。在此基础上深化校地协同,与社区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淬炼—社会服务”的闭环培养模式。年均开展“乡村振兴助农行动”“健康社区行・康养嘉年华”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让学生在助农帮扶、基层服务、红色传承中厚植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学院劳动教育成果辐射广泛,相关实践案例获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8次,省级媒体深度报道12次,形成“劳动育人、奉献社会”的示范效应。通过沉浸式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行中悟”,将劳动精神内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力,培育出既有扎实专业素养、更具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奋斗者。
六、科创・育心:点燃创新引擎,助力科技强国
学院牢牢把握“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回信精神,依托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构建“全员参与—阶梯培养—尖端突破”立体化科创生态。1200名学生中49%(588人)累计获得2391人次竞赛荣誉,构建起“全员参与”的科创生态——全体学生人均获奖1.99次,获奖学生人均达4.07次,形成“基础广泛、密度突出”的参与格局,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群体突破”与“个体成长”的良性共振,278名国家级奖项获得者(占获奖群体47.3%)人均斩获1.97项高等级成果,其中94.7%的获奖集中于五星级核心赛事,形成“头部人才集聚、顶尖成果涌现”的培育效应。在竞赛质量与培育体系建设上,学院着力打造“金字塔式”赛事培育矩阵,87.89%的获奖集中于学校五星级及以上核心赛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前0.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等荣誉的获得,标志着学院从优质赛事参与到顶尖舞台突破的能级跃升。一系列数据,展现了学院通过系统性赛事培育实现“从广度覆盖到深度提升”的人才培养成效。学院“以赛促学、以赛育人”模式为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可验证的实践样本。
东北大学悉尼智能科技学院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视作中外合作办学道路上的指引灯塔。学院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将国际化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胸怀家国情怀、肩扛时代担当、富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https://www.sizhengwang.cn/a/gzdt_yx/250416/2087633.shtml
上一条:【河北日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内宣讲+下乡普及”宣推国家助学政策
下一条:【冀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