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下简称“东大秦分校”)的《创客实战训练营》代表东北大学入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团队由来自东大秦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悉尼智能科技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及控制工程学院的优秀教师组成,多学科交叉、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们指导学生“双创”成果十分突出。
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课程团队多年积累和付出的结晶,也是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新成果。
创新+实践
赋予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本领
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开展科创活动,尤其是进行原发性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起,东大秦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就积极支持教师探索基于实践的“双创”课程建设,先后开设了《创新工程实践》《创新训练方法》等课程,培育了一批授课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创客实战训练营》的建设积累了经验与信心。
“《创客实战训练营》的筹备始于2017年,比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提出还早两年。建设这门课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实现‘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总策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张淑梅说。
课程负责人、学校国际化事务特别助理李晓奇表示,面对学生对“双创”课程提出的更高期待,课程团队希望通过打造一门标杆课程,对优秀学苗进行全过程的支持,赋予他们创新的思维、创业的意识和实践的本领。
作为一门选修课,《创客实战训练营》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作为一门‘讲创新’的课程,本身就要求具有创新的特色。我们提出了‘践行真知’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项目的方式完成组队,围绕学科热点或社会热点进行自主选题,通过制作真实产品来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课程主讲教师、悉尼学院副院长韩鹏介绍,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设计任务,按照从“通”到“专”、从创意到实践的课程流程,对项目进行推敲、打磨,使每一个团队完成“竞赛级”的产品原型展示。
“创新”是基础、“实践”是关键。为了让学生获得一流的课程体验、实现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课程团队下了很大力气。
《创客实战训练营》注重“课堂学习+课外实践”联动推进、一体化教学,积极探索以团队合作、项目导向、翻转课堂为主的创新授课方式,推动课程由知识讲授向演示体验、探索训练、任务驱动和实践创造变革。
授课时,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基于专业的项目创新,并依托“树莓派”“Arduino”等智能硬件开发相应的产品,实现既有算法、又有硬件的综合科创作品。
在课堂外,课程要求学生主动调研社会热点、技术热点,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需求的创业机会,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科创水平。
作为一门高质量的双创课程,其考核方式也颇具特色。“课程有着多维度的考核要求,在结课答辩时,学生要充分介绍项目的技术优势和社会价值,并且接受来自多位‘双创’导师的提问。”课程团队实践导师柳彬德说,许多学生在结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科创作品,并在后续的科创竞赛中延续自己的实践之旅。
用心+跨界
一切为了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每堂课前,课程团队会提前至少一小时到教室进行布置。”韩鹏说,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创客实战训练营》的一大特色,也是众多选课学生的最直观感受。
精心准备的实验箱、摆满案例的展台、细节满满的桌牌和讨论工具,给学生带来一个有创新性、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有仪式感的教室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许多学生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他们的课堂体验。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积极配合课程的开展,为学生作品提供了专门的展示空间,并邀请了行业知名的创业导师共同参与部分课程单元的讲授,让大赛级的专家评委和学生面对面,给学生专业的科创建议和学业指导。
从“智能充电器”到“安防机器人”,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将学科研究进展、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授课内容,实现了多位教师同备一门课、同讲一门课的生动场面。
除此之外,课程团队成员们的“用心”还体现在教学案例的制作上。教师们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制作了60余个科创智能硬件案例,每次授课时都能吸引众多学生“打卡”和体验。
“这些硬件创意不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更能给学生以信心——如果老师们都能想得到、做得出来,那么作为更有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出更优秀的作品呢?”韩鹏说。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还充分调动智能硬件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校内资源,以及北岛博智科技孵化器等社会众创空间,积极协调多位“双创”名师和企业专家担当课程实践导师,形成了“课程指导—实训实践—赛事检验—成果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
“教师们‘跨界’组合、忘我投入、精益求精,一切为了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张淑梅表示。
“课程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源头活水,离不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牵头组织和各学院各部门的支持。‘有组织’的指导保障、‘有水平’的课程建设、‘有情怀’的授课教师,才能产生‘有成果’的教学实践。”李晓奇说,《创客实战训练营》的课程团队是学校广大优秀教师的缩影。这些老师们在授课中表现出的“一定要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的信念,是学校教师育人情怀的生动体现。
深度+温度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五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积累了丰硕成果。
据团队成员介绍,团队现已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9项,校级、省级教改课题14项,获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规划教材四部、专著两部;成员先后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导师”、团市委“最美创新青年导师”和“最美秦皇岛人·最美大学教师”等荣誉称号。课程入选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和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有强度、有深度、有温度”是课程的鲜明特征,高质量的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95%的选课学生通过双选导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开展后续学习,80%以上的学生已参与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获奖或创业,首批毕业生已进入大疆、蔚来、特斯联、美团等企业工作或进入一流大学深造。
目前,课程在选课平台上在线选课人数已超1300人次,各类线上平台点击量突破100万次。据上课学生的问卷调研显示,95%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高,10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体验优于大部分课程。有学生在留言中动情的写道:“这是大学课程应该有的样子”。
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不光需要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思想的引导。课程团队提出了以课程深度为芯,以思政温度、实践力度为环的“一芯双环”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围绕知校荣校、时事前沿、价值信念、学科热点四大思政元素主题,与思政教师开展联袂授课,实现了显隐结合、思业相融的有效讲授。
“社会实践课程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课程关注社会、关注创新,能够自然地被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所激励。” 课程实践指导教师李岩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运用知识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从2015年酝酿探索、2017年成功开课到今年成功获批,《创客实战训练营》课程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培育与建设。相信这个课程,将会激发出越来越多学生的“双创”热情,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上一条:【聚焦党代会·先锋风采】宋昕:深耕教育沃土 勇攀科研高峰
下一条:【聚焦党代会·动态速览】中国共产党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第三次代表大会动员部署会举行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