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看东秦 >> 2024年 >> 正文

【秦皇岛日报】四十载耕耘,点亮城市文化之灯

日期:2024年10月16日    来源:《秦皇岛日报》 2024年10月9日7版   作者:记者 刘剑   编辑:齐芳 丁鹏翔   关注:[]

四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须臾一瞬,沧海一粟,但在一个人的一生里,却也可能寄托了最美好的时光,最精彩的岁月;四十年,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与文脉传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且弥足珍贵的一段历程。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个学术团体,这样一群学者,他们用四十年不变的初心,矢志不渝地探索、挖掘、整理着城市历史文化,他们把光阴写成“诗”,把岁月写成“书”,把梦想写成“史”,在诗、书、史的耕耘中,点亮了城市文化之灯,完成了一代代人对于城市文化的精神守望。

这个学术团体就是拥有四十年历史的碣石暨徐福研究会。

缘起:地方学术团体探索碣石之谜

碣石,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被提及。碣石与秦皇岛渊源密切,《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秦始皇东巡抵达的碣石,就是现在的秦皇岛,秦皇岛的由来,也因为秦始皇在碣石求仙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在山海关与绥中交界的石碑地和北戴河金山嘴相继发掘的碣石宫遗址和秦行宫遗址,真实地佐证了这一史实。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也让碣石的概念揭开了重重的迷雾,重现在人们的眼前,然而在考古发现之外,碣石的命名仍有着很多的疑点:从地貌特征上,有人说碣石是山,也有人说碣石是石;从方位上,有人将其指向秦皇岛境内的昌黎县、卢龙县、抚宁区及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海港区;还有人将其指向山东省、辽宁省,甚至指向朝鲜境内……

碣石到底是什么?碣石到底在哪里?为了更好地辨析这一历史之谜,梳理城市文脉,碣石研究会也就应运而生。

1984年8月29日,经过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秦皇岛市碣石学术研究会成立。会议通过了研究会章程,明确研究会是隶属于市政协的由全市史志工作者进行碣石学术研究的群众团体;会议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会长1人,副会长3人,理事6人。这一天对于秦皇岛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碣石研究会成立后,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在整理、挖掘地方文脉上不遗其力。据第一批碣石研究会会员回忆,当时在时任市政协主席赵衡及孙学海、王岳辰等兼具学者身份的文化部门领导的带领下,碣石研究会于1984年成立之后,一直到1986年,利用两年时间,先后二十多次与辽宁考古队等专业团体进行秦行宫遗址的勘探和考察,最终获得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秦皇岛的命名和历史的源头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佐证,这些考察在中央、省各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也为秦皇求仙遗址、秦皇行宫遗址的选址、复建提供了帮助,成为挖掘与保护秦皇岛文脉的重要活动。

发展:徐福东渡成为连接国际文化的桥梁

秦皇求仙的历史也诞生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求仙文化。与求仙有关的著名方士,如卢生、石公、侯公等,都曾在秦皇岛有过活动,这些求仙的方士中最著名的为徐福。《史记》中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的船队从哪里启航,徐福又去向了哪里?关于这一点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从河北省的秦皇岛和黄骅附近出海,也有说是浙江省的慈溪和舟山,还有说是江苏省海州、山东省登州及胶州湾,更有人举证,徐福最终东渡的归宿是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也有很多纪念徐福的活动。全国有很多个省市都认为自己这边是正宗的“徐福出海地”。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碣石研究会学者们的注意。

1995年秦皇岛徐福研究会成立,这是在碣石研究会成立的基础上建立的又一个秦皇岛学术组织。同年,中国徐福会创始人李连庆来到我市组织了“徐福遗址探讨和经济文化交流”研讨会,徐福文化研究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此后多次的文化交流、学术会议、学术文章,让秦皇岛徐福文化研究,渐渐走在全国前列,为日后秦皇岛重要的文化活动——望海求仙节提供了史实上的佐证和行动上的可行性调研,让这一盛大活动成为秦皇岛最具地标特色的文化活动。

徐福研究也促进了秦皇岛的国际交流,让地域文化突破地域局限,走向世界,拥有了更开放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徐福研究会前会长李书和等人,曾数次前往日本、韩国,进行徐福文化交流。李书和至今难忘的是,2008年他曾与时任副市长刘辰彦一行六人前往韩国西归浦市赠送徐福东渡图浮雕,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该浮雕现存放于该市徐福公园内,作为景观向广大市民展示。2015年5月,李书和又和徐福研究会的学者一道前往韩国,向韩国庆尚道南海郡赠送徐福石像。这幅石像高2.6米、宽1.2米,表情栩栩如生。这次赠送活动同样引起当地较大的轰动。在盛大的揭幕仪式上,人们祈福,并对中国朋友的慷慨相赠表示深深的感谢。

徐福研究会副会长、秦皇岛日报社高级编辑孙志升回忆,只有亲临其境,才知道徐福在日本、韩国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当地人一直坚信,徐福就是他们的祖先。徐福文化拉近了秦皇岛市与这两个国家的联系,此后在望海求仙节、徐福文化交流中,多次见到日本、韩国学者和游客的身影,日本、韩国学者的学术文章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学术交流场所。

近海相邻,一衣带水;正是共同的文化探索,让文化共通,让友谊长存。

合体:秦皇岛地域文化的三位一体

2005年,徐福研究会与碣石研究会合并,建立碣石暨徐福研究会,更好促进了地方文化的研究。

1987年的《碣石文辑》是碣石研究会的第一本学术论著,自此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学术书籍出版,学会有学刊,有简报,有活动,有年会,吸引着全市各行各业的文史研究者。四十年来,上百本研究专著摆在了市政协的图书室、各大学的图书馆和企事业单位,成为人们了解秦皇岛的权威史料。而众多的研究书籍中,以秦始皇为代表的长城、碣石和徐福三位一体,贯穿了秦皇岛历史文化的长河,而这三位一体中也还有发展和创新,近年来,围绕三大文化主题,又有了航海文化、康养文化、秦皇岛古代文学等研究专题。

一长串书名体现了一个学会四十年的结晶:《碣石文辑》《碣石》《明长城考实》《秦皇求仙徐福集团东渡》《北戴河海滨旧闻录》《秦皇岛历代古诗词选辑》《碣石东渡秦皇岛》《大雨落幽燕》《帝国雄关》《秦皇岛历史文化研究》……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中,也同样记录着研究会几十年的轨迹:实地考察山海关小毛山新石器遗址、抚宁上庄坨乡古长城遗址、秦皇求仙入海处、抚宁骊城、卢龙孤竹遗址、北戴河近代别墅群、临榆铁路遗址等地,组织召开秦皇岛地区秦汉文物遗址研讨会、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研讨会……在文物遗址的发现、复建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研究会一直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回首:漫漫修史路,斯人仍翘首

9月25日,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人文楼召开。

座谈会上,研究会新老理事孙志升、刘铁峰、奚学瑶、孔繁德、唐秋涛、李海成、闫宗学等先后发言,其中很多人都是研究会成立时最初加入的会员,如今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他们对于秦皇岛文化的钟爱之情仍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会上回顾了研究会成立四十年来的往事,对于那些为了秦皇岛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学者,如王岳辰、郭述祖、康群、郭继汾等一批文化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年轻的会员代表们也发表了自己的心得。研究会现任副会长、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劭伟回顾了自己加入碣石暨徐福研究会的经过,董劭伟认为自己通过研究会的系列活动深入学习了秦皇岛的地域历史文化,并感受到研究会诸多老先生对于碣石、徐福等文化挖掘的贡献,这一点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会人员还与高校代表进行了交流。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党委书记孙正林也期待着今后加强分校各学院与研究会的密切合作,在学术上实现共建、共创。

碣石暨徐福研究会目前有会员120人,其成员有机关干部、文史工作者、高校教师、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学生等多种身份,涵盖各个年龄层。而支撑研究会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则是市政协始终坚定的支持,会长李书和、王广新是退休后任职,带领研究会继承传统又创新内容。曾任研究会会长的刘镇琦、杨丙田,还有现任副会长李琼,都曾任市政协专委会主任,他们兼职研究会工作,把研究会当成份内的事情,组织整理编印研究会系列成果,努力推动碣石、徐福文化在我市的学术研究和广泛传播。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对于秦皇岛历史文化的热爱,让他们都自觉地成为了城市文化的开拓者。对此,研究会原会长李书和感触颇深,他说,研究会成立多年,很多老同志已经去世,但是也有很多新同志加入进来,这也是研究会能够存在四十年、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一个学术团体存在四十年不易,在全国也很罕见,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接过上一代学者的担子,让秦皇岛的文脉代代传承,永不止歇。参会的市政协副主席王强也对研究会为秦皇岛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薪火传承,永不放弃,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四十年弹指一晃而过,留给人们的必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记忆。

上一条:【河北日报客户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志愿者走进居民小区开展助老活动

下一条:【秦皇岛Plus客户端】浓情惬意九九重阳 敬老爱老初心不改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