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看东秦 >> 2024年 >> 正文

【秦皇岛日报】看看身边大学里的民族学博物馆

日期:2024年08月14日    来源:《秦皇岛日报》2024年8月13日7版   作者:记者刘剑 通讯员刘英泽   编辑:齐芳   关注:[]

始建于1987年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其科技创新成果和拔尖人才培养成为全国知名学府,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除教学科研彰显着大学功能外,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方面也贡献了独特的文化力量,它建有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所国有备案民族学博物馆。今年5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博物馆入选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单位。

从最初在国家民委的支持下,为加强满学研究而设立研究院,到发展成为具有学术研究与收藏保护传播中华文化遗产的公益博物馆,仅仅7年时间,民族学博物馆从秦皇岛高校教学科研基地成为具有文化地标性质的展馆,也开始被赋予了融教学科研与立德树人、文化传播、引领社会风尚的使命。

建立之初:感谢社会各界的捐赠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博物馆是伴随民族学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而设立的。民族学除详细记录各族人民的现实社会现象、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之外,还搜集各种文物作为研究资料。作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一个特色学科,民族学学科从搜集、征集、接受捐赠汉族、满族、长城人(指修筑长城的人及其后裔)等民俗民风文物入手,专注于北方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研究。2016年11月,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中国满学研究院和中国满学博物馆,这也就是民族学博物馆的前身。

2021年10月,中国满学博物馆更名为民族学博物馆,设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据民族学学院名誉院长、民族学博物馆馆长郝庆云所述,这所博物馆从创立之初发展得就十分顺利,而博物馆的壮大,则得益于秦皇岛市文化领域众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馈赠。

2021年6月18日,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行政楼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秦皇岛日报社原高级编辑孙志升将其个人珍藏的瓷器、钱币等捐赠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也正式聘任孙志升为研究员。在这次捐赠仪式上,孙志升向学校无偿捐赠了50年来个人收藏的瓷器,共计1300件(组),包含汉唐瓷器、宋代瓷器、辽金西夏瓷器、元代瓷器、明代瓷器及清代瓷器,器型种类丰富,纹样独特,系统完整。孙志升捐赠的这些瓷器为学校民族学学科专业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教学资源。

孙志升从事长城学、秦皇岛历史文化研究50余载,是一位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提及这次捐赠的动机,孙志升说:“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博物馆,作为对秦皇岛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和情感的秦皇岛市民,希望自己捐赠的藏品能够为民族学博物馆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希望这些承载着古代中国智慧的货币藏品得以妥善保管,能更好地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活动。”经过接触与深入的交流,他最终决定将收藏品捐赠给拥有百年传统的东北大学。

在郝庆云看来,孙志升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赠奠定了民族学博物馆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藏品类别和展陈风格。除瓷器外,孙志升还捐赠了大量中国历代钱币以及青铜器,为民族学学院开展特色和高质量教学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实物资料基础。

在孙志升为民族学博物馆捐赠首开先河后,张富祥、许国华、李砚金和学校师生也捐赠了大量各具地方特色的珍贵藏品,而民族学学院师生对创办博物馆的重视和付出也是筑成这所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砖一瓦。学校曾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去全国各地征集各类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等藏品,郝庆云等也在建馆期间多次前往北方各个城市寻找民俗文化的藏品,社会的支持和学校领导重视,也让博物馆建设成绩斐然,藏品日益丰富。2021年10月13日,揭牌仪式顺利举行,民族学博物馆诞生。

馆藏特色:长城文化、满族文化与中华国粹

民族学博物馆现位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南校区人文楼七楼,展馆面积1259平方米,各类收藏品数量达3684件(组)之多。

民族学博物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为主旨,在科研教学实践、服务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提升城市文明底蕴、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依托所藏大量民族民俗文化藏品、文献资料等历史文化遗产,民族学博物馆共构建了两大主题陈列区,分别为“长城文化展区”以及“中华国粹展区”,其中长城文化展区内设有长城记忆馆、耕织器具馆、中华书法馆、剪纸艺术馆,讲述北方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守护和平的家国情怀。中华国粹展区,设有青铜文化馆、瓷器文化馆、中国钱币文化馆,讲述中华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和共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程。同时设有中华文化长廊展示“多元一体,同心筑梦”的主题。

每个展馆均有不同特点的表达,但在郝庆云等建馆人看来,能够被省市文物部门青睐的是民族学博物馆重点深入挖掘了满族等北方民族民俗文化藏品。耕织器具馆里陈列了满族耕作的几种重要农具,以及满族居住的房屋构造,卧室内设,满族特色服饰、狩猎工具、教材课本等众多日常起居、生活学习方面的民俗符号。剪纸艺术馆和中华书法馆中陈列了许多满族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剪纸作品,以及行云流水般磅礴大气的满文书法作品,将满族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入一体的过程借助艺术品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将民族文化的互鉴、互融、互嵌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深刻体现出来。

在长城记忆馆中,集中展示了以河北省长城段为特定地界的“长城人”的社会文化生活。馆中的藏品一部分包含秦皇岛市板厂峪村出土和征集的明代以来长城村庄人和戍边人的生活用品、军事器具,另一部分则是山海关长城内外的民间文书,包括地契、房契等资料。

中华国粹展区以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为主体内容,通过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的青铜、瓷器、钱币,将那段尘封的岁月史书缓缓揭开,使中华文明的绚丽多彩之处跃然于眼前,也通过这些展品展现了中国故事与文化自信。

未来展望:既服务于学术,亦彰显于文化

郝庆云介绍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创建这所民族学博物馆有两点重要契机,一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二则是为了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的需要,在高校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3年6月,民族学博物馆被列为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学博物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党建基地活动、读书会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年轻群体愿意迈入这座文化宝库,从鲜活的实例和场景中深入学习,既有益于立德树人的研究,又能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立自强的意识。

民族学博物馆在取得省级文物部门备案认证后,也赋予更多的文化功能,自揭牌开馆以来,免费向公众开放,累计接待来客平均每年5000人次。郝庆云说,也希望以这座博物馆为土壤,将根植于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与传承,让全国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所宝贵的中华文明宝库,在文化强国建设历程里,开出更为绚烂的文化繁花。


上一条:【秦皇岛日报】2024年河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举办

下一条:【河北日报】2024年河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落幕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