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一次考验,一堂大课。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我校思政工作队伍主动作为、夯实责任,深挖疫情期间的育人元素,不断加强思想引领,筑牢思政工作的铜墙铁壁。如何在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何探索把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融入思政课?学生工作处处长史学军、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董劭伟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史处长,您好。学工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在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生管理等方面是怎样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哪些创新的方法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史学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学工队伍始终战斗在最前沿。在思想引导方面,我们坚持以网络思政为引,以思想教育为基,传达好上级精神及学校的工作部署,增强学生对疫情防控的理解和认识;以加强本科生社会责任感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恩和担当;以磨练意志加强劳动教育为指导,注重习惯养成教育;以“传统+云端”毕业礼为课堂,教育引导毕业生上好“最后一堂课”。
面对突发的疫情,学工队伍将疫情防控的战场由“面对面”转移至“键对键”的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资源进行思政教育,发挥网络思政的优势。我们撰写了《共克时艰,抗击疫情——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湖北籍学子的一封信》《面对疫情,东秦学子庄严承诺》《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师生的心理应对指南》等“书信”,向学生讲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关系。
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是学工队伍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对学生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欣慰地看到,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校涌现一大批响应国家号召,走进社区、走入乡村进行义务志愿服务的优秀学子。上学期,学工队伍的每一位老师都全力帮助学生解决上不了课的问题。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很多学生都为之感动,纷纷点赞。
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居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鼓励坚持居家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减轻工作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这期间,辅导员收到了不少父母发来的消息和朋友圈评论,他们说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感谢老师的培养。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的毕业季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许多毕业生无法如期返校。为了减少同学们的遗憾,学校精心策划了“传统+云端”的毕业典礼,让毕业生的学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我们为每一位毕业生定制了东秦专属印章、校标徽章等毕业纪念品,同时邀请2020届本科毕业生、家长们共享毕业典礼网络盛宴。同学们在枝繁叶茂时相识,又在鸟语蝉鸣中告别,特殊时刻的特殊典礼让毕业生们深刻感受到,母校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祖国永远是最坚定的后盾。
在心理疏导方面,我们积极构建“走脑入心”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一是统筹策划,精心组织。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的通知》,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上报工作,对各学院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摸排和指导。二是知行合一,打造品牌。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普及疫情防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防护知识,及时关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向学生推送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自我调适和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的相关知识。三是常态关怀,精准助力。指导各学院及时掌握班级同学的身心健康状况,根据情况划分等级,分别辅导。四是优化布局,聚合力量。线上举办“让心湖漾起爱的涟漪”辅导员系列工作坊,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应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实战技能、谈话技巧,并通过线上集中案例会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院在实际心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五是及时疏导,在线服务。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做好心理防疫和情绪调适,心理咨询办公室启动电话专线、网络在线、防疫微文推送等服务。
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方面,以信息化管理为线,推进网格式防控体系。按照“全面覆盖、不漏一人”的工作原则,组织辅导员对全体本科学生进行精准摸排,实施每日疫情“零汇报”制度。同时,组建“校-院-班-舍”疫情防控体系,明确辅导员是学生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今日校园”疫情填报系统软件为依托,同学们一键上报健康状况,老师利用系统进行每日摸排汇总学生信息、排查学生身体状况、了解学生假期动向等,精准的数据为学校持续掌握学生信息、调整防控工作部署提供有力支持。这一套高效、畅通的信息传达、反馈渠道,方便了学生,也让老师的统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精准。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疫情期间辅导员化身宿舍订单“快递员”,主动“上门取件”,开启优质“客服”服务工作,温暖寄送包裹,为同学们更安心的居家学习生活免去后顾之忧。截至到学生返校,辅导员老师们共帮助1600余名涉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代取三方就业协议书、考研资料、笔记本电脑,专业课书籍及生活必需品等千余种物品,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信息化管理,这也是2020年学校工作要点中提到的,要着力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引领与教育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学生管理服务”平台、“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内容之一,对吗?
史学军:是的。2020年初,我们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学生管理服务”和“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主要包括:通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新媒体平台管理、网络思政作品宣传奖励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易班学生工作站运维学生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思政教育人员素质;通过微信和微视频、易班互动社区,创新网络思政教育传播平台。
我刚才提到的“今日校园”疫情填报系统软件就是其中的重要载体,有了它,就能够在线上准确完成各类通知下发、信息收集、学生位置签到等工作,实现“确保各项通知及时下达”“确保学生健康状况心里有数”“确保学生位置准确无误”三个确保。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处、各学院的新媒体平台联合发力,筑牢学生思政教育网络阵地。其中,“东秦辅导员说”微信公众号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平台,公众号设立专题板块【疫情防控,东秦有我】系列推送,讲述师生共战疫情的生动故事。无论是辅导员工作的“四字诀”还是从自身经历、身边人的先进事迹中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心贴心”解读,辅导员老师用心撰写原创文章,用同学们喜爱的形式不断推出宣传内容,形成了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合力。
在这场战疫中,学工队伍勇于亮出爱国奉献的坚定信念、情系学生的高尚师德、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育人育才的素质能力、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和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充分体现出学工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学生健康成长中肩负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
记者:董院长,您好。无论是抗疫故事还是抗疫取得显著成效的宝贵经验都是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在我们的思政课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
董劭伟: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全体教师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在今年的3月9日,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在线收看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开展在线讨论。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入手,或畅谈大学生担当,或谈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或表达对行有大德、心有大我的看法,或点赞党、国家和社会面对突发疫情的果敢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等等,交流充分、探讨深刻。
《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在选择授课专题时,特意为学生准备了“从全民战疫看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的直播课程,并在随堂测验中设计了相应的题目,在课程中凸显当代青年在此次全民战疫中的贡献和担当,启发学生思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担负起建设新时代美好家园的历史重担。
除本科教学外,研究生教学与指导亦有条不紊地推进,多数任课老师以直播形式讲授,指导教师定期与研究生进行互动交流,18级与19级研究生在学习等各方面都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其中还取得一些新成果,比如有两名研究生在学术期刊发表了2篇党史方面的长文。
我院还组织授课教师采访秦皇岛医疗人员赴湖北武汉支援的抗疫英雄——杨帆护士,并与他建立了密切联系。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身边鲜活的英雄事迹进行详细讲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新时代青年人要践行的责任与担当。
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方面,2020年春季学期是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形势下进行的,思政实践课进行了创新改革。其中,本课程的调研主题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突出“战疫”这堂思政大课。例如我们专门设置“思政战‘疫’”这一实践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思政课所学内容,对我国疫情防控情况展开调研,并根据调研内容制作视频,撰写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在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学生对国家“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强烈认同感和对国家的强烈自豪感。
记者:在探索把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董劭伟:疫情以来,我院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学的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着力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改革。
今年4月,杨芷郁老师的作品《同心战“疫”,彰显制度优势》在2020年河北省高校思政战“疫”五分钟视频公开课征集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今年6月份,聂兴超老师在我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另外,为提升我院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院积极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教学竞赛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并邀请校外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指导,纠正教姿教态,激发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除了本职教学工作外,我院老师还以思政课教师身份服务校内外,比如周立斌、柴冰受邀为2020年度“同上e课•青马同行—秦皇岛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网络培训班授课;杨芷郁在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讲《同心战“疫”彰显制度优势》党课。我为秦皇岛烟草局讲《党史视域下解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另外还有部分老师给各学院进行线上党课讲授。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与地方的交流与合作。在青龙县安子岭乡吉利峪村建立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响应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千名专家进企业进农村”的号召,与校外专家组成了调研组到抚宁区大新寨镇猩猩峪村开展考察,到抚宁区白家堡艰苦奋斗教育基地进行调研,为村级旅游发展规划和农产品销售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指导学生团队在当地开展调研,引导同学们把专业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学生团队在“青年中国行”第八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中获“全国二十强团队”。
在上半年“停课不停教”期间,我们的科研工作也在持续发力。学院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及科研项目,并撰写相关理论文章。5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人申报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人申报秦皇岛市社科联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申报的纵向课题中,多数老师开始从原有历史学等学科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党建党史等方向转型,通过课题申报实现学科聚焦发展。
在课程建设方面,今年上半年我院围绕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思路想法有些已经实践,有些做了充分论证拟在这学期课程中实施,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专题式教学,拟在本学期进行正式实践。其他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并做了系统论证,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角度的改革创新。我院今年下半年将重点启动“学海撷珍”学术沙龙活动,并将此活动作为今后教师常态学术交流的机制之一,目的是鼓励学术争鸣、学术思想交流、激发学术灵感。
虽然受疫情影响,相关工作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但社科院在学校统筹部署下,积极作为、改革进取,不少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后,社科院全体教师将继续精诚合作、守正创新,将抗疫精神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教学科研成果中,努力成为一支斗志高昂、传承抗疫精神的思政教师队伍。
上一条:【重点工作进行时】第八期:继续教育学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下一条:【重点工作进行时】第六期:加强组织保障 凝聚奋进力量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