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不空谈概念,只聚焦如何让一个想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1月14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第100期“创享沙龙”活动现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师宋浩的话语,道出了这个校园品牌活动的初心。自2018年4月创办以来,“创享沙龙”从最初十几人围坐的小型交流会,成长为单场吸引近百人参与的“双创磁场”,八载深耕、百期积淀,已成为校园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实践平台,为万千学子播撒梦想种子、点燃科创星火。
跨界融合,搭建成长“多元舞台”
“创享沙龙”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主办,核心魅力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年级界限与身份隔阂,构建起“学业—科创—能力”三维立体内容体系,精准对接学生成长全周期需求。
八年来,活动持续邀请行业大咖、知名企业家、资深校友、校内外专家学者及优秀学长学姐,围绕学生最关切的话题展开深度交流。技术前沿赛道上,人工智能、芯片设计、量子计算等热门领域的专家带来最新行业动态,为本科生搭建通往科研前沿的桥梁;学业规划板块中,“如何平衡课程学习与科创实践”“考研与就业的双向选择”等主题分享,为迷茫学子指点迷津;创新创业专场里,成功创业者拆解项目从0到1的落地历程,详解商业计划书撰写、融资对接等实用技能;在探讨未来发展的讲座上,主讲嘉宾娓娓道来,以其亲历的成长故事与心路历程,助力学子提前规划成长路径。
“沙龙锻炼了我从社会现象中洞察真实需求的‘眼力’和把创意转化为方案的‘脑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陈羽轩感慨。曾经对科创竞赛一无所知的他,通过参与多期沙龙,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队友,更在专家指导下精准选题,最终在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资源聚合,打造双创“引力磁场”
“创享沙龙”的持续火爆,源于其成功打破校园双创资源的“孤岛效应”,将分散的智力资源、产业资源、平台资源凝聚成强大的“引力场”。八年间,活动累计吸引超过8000人次学生参与,单期最高参与人数达300人,成为校园双创文化的标志性品牌。
为让资源对接更高效,沙龙不断创新形式、拓展边界: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放日”,让学生实地感受项目孵化全过程;联动“华为校园行”“企业技术沙龙”等活动,引入产业前沿技术与社会化资源;开设“跨学科专题专场”,推动计算机、经管、材料等不同专业学生跨界组队,碰撞创新火花。
“刚入学时,我对科创方向一片迷茫,是沙龙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大一学生许馨莹说。在一次人工智能主题沙龙上,她不仅听到了学长学姐的科研经历分享,还得到了导师一对一的构思指导,如今已加入学校科创实验室,参与相关课题研究。这种“零距离交流、手把手指导”的模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成长。
成果转化,培育成才“肥沃土壤”
随着品牌效应与资源整合力的不断提升,“创享沙龙”的育人成效持续“变现”,成为培育双创人才的“肥沃土壤”。近200个学生双创团队通过沙龙获得灵感与资源,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展项目孵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今年,由该校学生组成的“汤洛小组”双创团队,历经多年研发推广,成功打造并发布国产编程语言“洛书”,为国产基础软件领域注入新生力量。“‘创享沙龙’是我们技术灵感的启发地,更是项目成长的见证者。”团队成员张浩天回忆,项目研发遇到瓶颈时,他们多次在沙龙中分享困惑,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提出的跨界思路,帮助团队跳出固有框架,成功攻克技术难题,“这里有思想的碰撞、资源的对接、精神的支撑,期待更多怀揣梦想的同学来到这里,找到并肩前行的伙伴,让天马行空的创意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吕江涛表示,未来,中心将持续强化“创享沙龙”的育人内涵与平台功能,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拓展资源整合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构建更广阔、更坚实的成长平台,让创新之花在校园肆意绽放,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让创业之果惠及更多学子。
相关链接
http://www.hbgrb.net/shzw/202511/t20251121_327848.html
下一条:【河北工人报】播撒梦想种子 点燃科创星火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