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阎晓军教授主编、迟莹莹博士等参编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近期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了东北大学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系列丛书,该丛书是课程思政相关著作集合体,而《心理健康教育》为今年秦皇岛分校第一批课程思政视角的教材。笔者与该团队成员关系密切并且参与了教材编写过程的多次交流会、论证会或座谈会,加之多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该教材及课程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该书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蓄势而成的教材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出版前作为同名的课程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下文简称东大)已有十年以上的教学实践。近三年来,课程思政理念在东大生根发芽,并形成了有体系的设计。在此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团队阎晓军、迟莹莹等人便以其既是心理学教师又是思政课教师的特别身份,开始联合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路径。由于高等教育中相关教材主要还是传统模式,虽一定程度上有育人的课程思政感觉,但尚不是系统而深入的完整体系,教学团队突破原有教材的限制,努力将个人的教学实践与育人理念提炼和升华,在2020年上半年开始酝酿编撰一部全新的蕴含课程思政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因有日常的教案素材,还有近三年在课程思政上的持续发力,加之团队成员间的亲密合作,最终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学术成果。
第二,具有回归本原意味的教材成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为主,课程思政重点建设内容中包括给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就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其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两者可以构成“大思政课”视域。从细微角度品味,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应该既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传递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使得其课程属性天然具有课程思政性质,所以本教材既然是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实则回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的姿态。如所周知,课程思政理念提出较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出身心理学专业,阎晓军教授的团队则为心理学专业背景但又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年,这种交叉学科性质的天然优势使得这本书由理论到实践积累都具备了良好的编撰基础,教材编撰成员本身多是思政课教师或是心理咨询老师,具有的丰富教学和咨询经验,在内容设计上更为贴近当前“00后”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在教材中关于心理方面问题的分析融合了理想信念、人生智慧、道德情操等价值观方面的思政知识,让“小我”和“大我”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结合,既关注个人情绪、个体心理,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面给与理想方面的教育引导。而事实上,就笔者寡见所及,课程思政相关教材尚不多,而蕴涵课程思政理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更是凤毛麟角。从学理角度而言,也启示我们在教育学本原角度思考来看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教材编撰思路具有这样的示范意义:在新发展征程上,教育者特指非思政课的教师而言应多从其“初心”来审视各课程的育人真谛——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第三,充满创新意识的育人教材。一般而言,教材的编撰既难又不难,不难则指教材毕竟有众多可以参考的成品,略换案例或许就是一个新的教材,但难在如何创新突破,让教材编写成为教育教学提升的有机组成。本教材的创新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课程思政外,“《心理健康教育》在每章的案例导入、故事案例两个版块分别呈现相应的中国故事,既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坚定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于教育过程,从古典文献中选取了原汁原味的“元典”文字切入主题而作为引论部分,这方面包括先秦典籍、正史名篇、古代优秀散文名作等,从第一章到第十二章依次有:苏洵《心术》、苏轼《赤壁赋》、韩非《扁鹊见蔡桓公》、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曹雪芹《红楼梦》之“香菱学诗”、《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邹忌讽秦王纳谏》、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以及《汉书·张骞传》等十二篇名文节选文字,这些文字基本采用质量比较高的中华书局点校本。这些用心,一者传递了教材本身任务解决中的教育理念,二者让不同专业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得以接受文史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教材不同,该教材正标题都是以诗词名句加副标题形式,匠心独运中使得阅读者众人耳目一新又能很快把握每一章主旨的效果,比如对于大学生心理异常方面的第三章,其标题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大小标题一目了然,且易从积极角度来面对“困惑”或“异常”,也许这个创新本身体现了编著者对受众心理的把握。至于书中其他方面的设计也处处体现了创新意识,“编排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体例,每章具体板块设置学习目标、案例导入、理论知识、心理测试、活动锦囊、故事案例、拓展链接七个部分,紧跟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紧贴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的自助成长。”总之,教材内容的创新源于实践,其过程就体现了教育教学规律,所以教材本身的“亲和力”以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师的角度来看也能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四,教材的适用范围不仅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该教材编撰初衷是有感于已有教材虽能解决心理方面的专业问题,但教育本身、思政元素、新颖知识体系等方面有待于提高,但随着教材的出版和一定范围的推介,可以比较客观地认为该教材可以满足更多元的“市场”需求,比如可以供大学生的家长学习,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包括家庭教育习惯的“家风”影响着大学生大学四年乃至未来职业发展,而在各行各业工作的家长对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自不必赘言,但是否能够“知彼知己”则未必然,这本教材的方方面面都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展开,比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人格、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等等,许多父母对这些方面可能有所了解,但恐怕并不会深入了解。通过阅读本教材,既可以令家长了解孩子的相关状况,并且可以了解如何从心理、思政角度更科学地与孩子沟通。又比如,该教材亦可作为大学生辅导员的参考书目,使其在日常繁杂的常态工作中具备了理论性的指导,从而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科学指导学生工作。再比如大学学校领导以立德树人为其工作宗旨,在“三全育人”环节中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大学生,而该教材恰恰可以通过这方面独特的资料达到这样的目的。总之,一本教材的受众范围因其价值而决定,该教材的价值凸显之处正在于其已经突破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具有了更广阔的受众。
以上从四个维度浅析了课程思政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价值所在。当下,“快餐式”消费的现象较为普遍,但随着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逐步提升,阅读纸质本正在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而大学教材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教材能够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关注或阅读,这是这本教材的编纂者以及笔者所共同期待的。
上一条:【学习强国秦皇岛学习平台】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大学结对开展理论宣讲
下一条:【河北新闻网】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结对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