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大思政课”实践服务中心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支持小组——“星火”百年党史读书小组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30余名师生组成实践调研团深入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实地探访耀华玻璃厂百年发展史,感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历程。
秉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理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我校“大思政课”实践服务中心积极引导青年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本次实践活动是在集中学习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第五章、《论十大关系》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解。
实地研学 触摸工业历史脉络
作为1922年建厂的民族工业代表,耀华玻璃厂历经战火洗礼,在新中国成立后率先突破技术封锁,其“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调研过程中,玻璃博物馆副馆长陈厉辞以“玻璃是人类视觉的延伸”为切入点,围绕古代玻璃及发展、近代中国玻璃工业摇篮、当代玻璃工业等方面内容展开讲解,引领同学们从书本理论延伸到工业遗址,了解中国工业历史发展的真实脉络。
共读经典 探究工业建设方针
在博物馆会议室,师生一同研读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和《论十大关系》的相关章节,并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方针展开热烈讨论。从《论十大关系》中的战略思维联系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质生产力、科技强国战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大家深刻领悟了“行是知之始”的实践真谛。
以史为鉴 践行知行合一理念
研读结束后,陈厉辞为读书小组提出建议,他希望青年学子善用“历史望远镜”,将理论研读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他说:“研读党史必须树立大历史观,既要深挖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更要将重大决策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中去理解,如此方能把握历史发展的深层脉络。”在交流分享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深受启发,决心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用历史智慧指导个人成长。“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计划是极具长远战略眼光的。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用长远眼光看待人生规划,只有注重前期的基础巩固,才能在未来大有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2024级本科生刘金宇说。
下一条:【社会实践】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思政课”实践服务中心联合东秦《毛泽东选集》读书小组前往柳条庄村开展实践调研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