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东秦要闻 >> 正文

微光成炬 向光而行——我校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

日期:2022年02月23日    来源:校团委   作者:徐大越   编辑:齐芳   关注:[]

2022年2月20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闭幕。我校共有60名师生志愿者在张家口赛区各领域参与志愿服务,圆满完成冬奥会各项任务。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资源与材料学院辅导员徐大越老师是我校参与冬奥会师生中第一个到达张家口赛区的。2021年11月15日,他正式到岗担任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业务领域副经理,他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志愿者经理做好本场馆志愿者管理考核、宣传培训、激励保障等相关工作。谈到投身冬奥工作,他难掩心中激动:“何其有幸,生于华夏,何其有幸,亲身参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是我一生的骄傲,我要用这次实践为学生讲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把热情洒在场馆的每一角落”

管理学院学生战嘉莹作为赛事服务组长,负责场馆通行控制点位的通行管控和核查工作。休息之余,她主动要求“服务”一线,在赛时于看台引导观众、活跃现场气氛,每天工作7-8小时。她笑着说:“尽管面颊常常冻得通红、双脚站得僵硬,口罩浸出水珠,连眼睛和眉毛都结满了冰霜,也要把精彩全部留给观众,把热情洒在场馆的每一角落。”

“用镜头和画笔记录一场相遇”

资源与材料学院学生王晨羽的工作岗位是运行支持,她的主要工作是赛事服务排班、物资清点、赛时巡视、摄影及新闻宣传。除了上下岗,每天她要在冰玉环上往返3-4次,拍摄志愿者的工作照片,记录观众与志愿者的暖心互动。提到自己的工作,她满心自豪:“虽然大部分时间我们忙碌在镜头之后,不能直接服务于观众,但是每当看到相机里一张张笑脸,当大家肯定我的付出互相鼓励时,我就觉得我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在工作之余,王晨羽还为许多志愿者绘制了“专属画像”,给辛苦坚守岗位的伙伴们送去了一份特别的温暖,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防护服下是志愿蓝”

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王超泽是住宿领域的一名志愿者,负责利益相关方酒店的住宿服务工作。他活跃在酒店的各个角落,为国内外宾客提供咨询、翻译等服务;与酒店防疫、前厅、交通、餐饮、安保、客房等部门深入合作,帮助他们与客户顺利地交流、解决问题。由于经常要在高风险区域活动,身上的防护服遮盖住了制服上靓丽的蓝色,但这不曾遮盖住志愿者们的激情与活力。王超泽说“我们用东大人的热情,尽力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感到宾至如归。”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刘恩慧是一名英语志愿者,她负责为闭环内张家口疫情防控组提供翻译服务。她认真学习领域内专业词汇,礼貌得体地与外国友人沟通,展现冬奥志愿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一次次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我逐渐弥补了知识储备与心理素质上的不足。”她说到,“当双方沟通顺利进行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来是迎客松,去是折柳别”

控制工程学院学生苏静是抵离领域的一名志愿者,她的主要工作是为外国记者、运动员、相关利益方等外宾提供从首都机场到张家口赛区住宿端的接待服务。她工作时要身穿防护服,在公交车等密闭环境中是非常难受的。她说:“非常感激能有机会参与冬奥会志愿服务,口罩、护目镜的压痕都是志愿者的勋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外国友人对我们竖起的大拇指就是最好的赞美和鼓励,我要为展现国家美好形象献出一份力,来是迎客松,去是折柳别,我们一起向未来。”

据悉,本次冬奥会期间,东北大学60名冬奥会志愿者,完成了9个比赛日、11场赛事的志愿服务,服务时长累计达4288小时。

寒风吹不弯岗位上挺拔的风姿,辛苦也无法掩盖口罩下最美的微笑。冬奥会的故事已告一段落,冬残奥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未来我校志愿者将继续奉献于冬残奥赛场,用一如既往的热情、更为全面的服务保障冬残奥,为奥林匹克事业奉献更多的东大力量!

(图片来源:校团委)

上一条:冬奥赛场上党旗高高飘扬

下一条:我校师生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演出任务

【关闭】

图书 | 招生 | 研究生 | 就业 | 教务 | 人事 | 安全

东北大学总校 | 东秦主页 | 新华网 | CCTV | 人民网 | 光明网 | 中国广播网